新闻资讯

高端专访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

日期:2025-10-28 11:36 浏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接受“专访”独家采访。他表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超出预期。他对中国“十五规划”中对绿色转型的部署尤其感到高兴。他还表示,习近平主席支持多边气候行动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看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领导人站出来表示这些问题需要国际对话,而国际对话必须通过多边主义实现时,这给了我们力量。”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遇上世人,会引起怎样的反响? “十四五”期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对“十五五”规划的愿景是什么?联合国气候变革会议将于 11 月召开。面对气候行动的分歧和挑战,国际社会应如何凝聚共识、共同应对?让我们在对话中寻找答案吧。安德森:谢谢你再次邀请我。时隔两年,再次采访您,我感到非常荣幸!邹云: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些最新的进展。您此前曾称 2025 年是环境问题的关键一年。你为什么这么说?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全球气候议程的最新进展?安德森:2025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即将召开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根据《巴黎协定》,各方同意每五年提交新的确定捐款,这相当于我们对气候行动的承诺,明确了当前和未来气候行动的方向。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各方提交了各自的国家决定ned 首次贡献。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而推迟了一年的下一轮提交材料将在 2021 年格拉斯哥气候变化会议上提交。现在我们要向三十大提出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个更强有力的行动计划。自然保护也是如此。我们此前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前保护工作进展如何,还有哪些主要任务需要完成。还有污染控制,这是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化学品管理、废物处理等问题上达成了许多共识,也在推动塑料污染控制相关协议的谈判。我们要看看今年这些问题的发展。在这里,我必须感谢中国所做的努力,因为中国积极参与到每一个领域。上述领域。我也期待与您就此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邹云:太好了!谈到中国在环境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习近平主席今年9月宣布,到203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较峰值下降7%至10%,力争做得更好。您如何解读中国新气候目标的内涵和意义?安德森:这个目标是巨大的。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每年有2到300吉瓦的新增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并网。这个装机容量是惊人的!我国煤炭使用比例仍然较高。这是事实。但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装机容量60%的目标。这个目标非常雄心勃勃,中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此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今年9月的imate Change峰会上,我们还通过视频见证了习近平主席宣布了新的目标:到203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比峰值下降7%至10%,并将努力做得更好。事实上,中国的表现已经超出了预期,并且可能会超出这次的目标。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迅速增长。邹云:您听习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有何感受?特别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面临诸多挫折。一些国家撤回了此前的承诺,但中国仍在积极行动,努力做出更多贡献。你对此有何看法?安德森:我当然很高兴,但同时我也很担心。因为从全球角度来看,我们还没有达到目标。尽管全球排放量增长一直持平,从过去的1.7%降至0.3%。但从全球来看总体来看,排放总量的上升趋势仍令人担忧。因为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希望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我们需要在2030年之前减少排放量约47%,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实现减排。这正是习近平主席《奋发图强》所传达的理念: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我们希望每个国家都能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邹云:安德森女士,我们面临的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中国确实在采取积极行动,但一些国家却背弃了此前的承诺,推卸了环境责任。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您是否担心国际合作的障碍?迫切需要采取哪些步骤来加快国际社会的联合行动?安德森:联合国现有193个成员国,其中192个仍然同意并充分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气候目标。这是联合国主要必须遵循的。我们高兴地看到,192个国家展现了实现目标的坚定决心。当然,我们尊重每个成员国独立决策的权利,这是国际社会的运行规则。尽管一个国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在继续。可喜的是,我们正在亲眼目睹生态文明和绿色清洁发展成为就业、机会、增长、安全的动力,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和认识。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行动。我还应该指出,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加拿大等北美国家也做出了贡献。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失去信心,看到世界仍在前进。邹云:安德森女士,我们来谈谈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习近平主席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的“两山”理念,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您在上次采访中盛赞莫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诗意表达,当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您认为“两山”理念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最独特的意义是什么?安德森:我认为这句话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想法。其中的“两山”,是生态的绿山,是繁荣的金山。有了这个表达,人们很容易就能想象到清澈的河水闪闪发光。阳光下呈银色,形象非常有震撼力。这一理念还指出,保护环境和纯净自然是一个民族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留给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礼物。如果它能进一步转化为增长、就业、机会和健康生活,人们就能理解这个想法。我相信,通过这种生动的诗意表达,中国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际行动中。这个表达的对象是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儿女。因此,他们可以欣赏诗意之美,理解其背后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它引起我共鸣的原因。今天我们看到,“两山”理念在中国得到了准确落实和推广,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好处,比如农业更加健康多产、河流更加清澈、空气更加洁净,工业生产更加清洁、智能、机械化。这是各国都经历过、正在经历并将继续走的贝尔登发展道路,但每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战略着眼于未来,为人民描绘了清晰、生动的发展规划,让人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这个方法非常强大,这正是我们今天在中国所看到的。我们看到了更洁净的空气、更绿的水和更多的山。这一切都很有道理!正如我所说,这是给我们这一代和子孙后代的礼物。邹云:中国正在通过这个理念一步步制定愿景。安德森:非常准确的描述。邹云:其实今年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您如何理解“两山”理念对于推动全球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重要性?安德森:我认为其他国家可以从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角度站稳“两座山”理念。许多国家逐渐吸收了这一理念,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控制民意调查行业,真正把生态保护当作创造财富的途径、促进农业活力的途径、发展生态旅游的契机。所以我认为全球范围内对这个概念都有深刻的理解。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词汇来描述这个想法。虽然它不像中国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那样富有诗意,但其基本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邹云:太好了!接下来我想向您展示一段有关您行程中下一站的视频。请看图片。这是一群大象。先提供一些背景信息:2021年,这群大象正在引起中国和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安德森:我跟随他们也是。大象安静地打盹的景象描绘了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故事。 2021年,云南一群野生亚洲象北上南下,“旅程”1000多公里,引发全球关注。大象所到之处,沿途人们都悄悄让道,为大象准备了玉米、香蕉等食物,表现出了对大象极大的关爱和宽容。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大象的行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美国《华盛顿邮报》、日本朝日电视台、英国《卫报》、路透社等媒体纷纷追随大象的脚步。外国网友表示:“这玩意研制了这么久,正好证明了人们的耐心。其他国家直接麻醉他们,把他们搬回丛林就可以了。”也有网友表示,“很高兴看到政府尊重他们,希望政府能尊重他们”他们最终会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来安定下来。过去50年里,70%的野生动物消失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拯救这些动物。“这些动物。每只动物都很重要。”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提出《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管理指明了路径。 邹云:很多人认为“大象旅行”是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进展的生动例子,您对此有何看法? 云南以其自然风光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你期待在云南有怎样的体验?阿特森:首先,这些“偷窃”的“野象是云南创造的?”阿特森:首先,这些“谁偷走了”野象?一个好故事,我们看到人们如何保护它们。有机会参观了云南省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南南团结和苏南南合作。那时你在北京。安德森:是的。邹云:您亲眼目睹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在北京的实施。这也是发展中国家首次设立此类基金。安德森:没错。邹云:安德森女士,您认为这只基金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安德森: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中国设立的基金将专门支持“南方国家”实施旨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重点项目。我们的目标不是将自然赶进博物馆或保护区,而是让自然在我们的城市、农场和后花园中蓬勃发展。大自然不是我们用栅栏围起来并在自己家里享受的东西。自然应该无处不在。该基金将与其他基金合作,支持“南半球”国家促进自然保护的项目、倡议和政策,帮助实现“昆明—蒙特利尔”的23个目标。从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到共商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安德森访华议程涵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控制等多个领域合作。广泛合作的背后,是中国“十四五”期间向生态文明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 五年来,绿色成为中国土地的独特底色: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长江、黄河水质达到二级标准,每3度电中有1度来自绿色电力。中国正在积极培育通过南南合作,促进绿色生产力,与120多个国家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从青藏高原的生态屏障到“非洲光带”援建工程,当长江呈现出“碧水东流”的美妙形象,当蒙内铁路为野生动物保持转移通道,世人见证了东方交往对“人与自然有害共存”的深刻诠释。邹云:安德森女士,您多次访问中国,持续关注中国环保事业的进展。在环保领域,您最敬佩妈妈的哪项成就?中国为全球环境事业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安德森:我刚刚在车上告诉同事,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0年,至今已经30多年了。现在几年了。当时的中国与今天有很大不同,我向年轻的中国同事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邹云: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出生。安德森:我可以说,我很幸运有机会访问中国这个美丽而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时间较长,亲眼目睹了中国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过去10年的加速变化。中国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曾经依赖高度分散、污染严重的煤炭,但现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国在内陆地区投资建设高山光伏项目。我今天刚刚在另一个国家的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了这个山地光伏项目,说装机容量很大。这种类型的太阳能装置建在高海拔的山区。因为空气纯净而稀薄,所以会得到太阳辐射强度最高,面积约为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六倍。而且,该项目启动得很快。此外,中国在风能、水能领域也取得了相应进展。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我很高兴了解到2026年即将启动的“十五规划”中的相关安排!中国正在翻开激动人心的新篇章。邹云: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污染等诸多挑战。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也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这一重大倡议呼吁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诸如此类的问题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也是该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德森女士,您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倡议对于推动多边气候行动的重要性?安德森:当我们看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领导人并表示这些问题需要国际对话时,这给了我们力量,而国际对话应该通过多边主义来实现。因为这些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需要一起讨论。是的,实现公平很难,但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走出一条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国家正在发展就离开他们。富裕国家无权为了自身发展而污染环境,最终让贫穷国家陷入气候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上的各国视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在联合国的伟大旗帜下。我们都属于人类大家庭,依赖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及其气候。因此,关注帕塔斯和转型过程,落实各方承诺,并将其作为主要支柱纳入发展范式思维十分重要。正如我所说,当一个领导人站出来明确表态时,他的行动就会引起广泛共鸣。从联合国的角度来看,我们欢迎这样的声音。邹云:安德森女士,再次感谢您参与“高端访谈”,分享您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富有诗意和深刻的见解。谢谢你!安德森:很高兴接受这次采访,谢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接受总台专访后题词:愿生态文明的诗意愿景成为现实——不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阿莫绿水青山,造福我们自己,也造福子孙后代! ——艾因·安德森2025年10月16日接受专访时,安德森表示,自1990年代以来,他有幸长期多次访问中国,亲眼目睹了这个美丽辽阔的国家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10年来的加速变化。他还表示:在了解和研究生态环境相关最新政策安排后,他认为“十五五”是中国向未来的过渡。又一个大的飞跃。总策划|沉海雄 导演 制片人 |李婷 制片人 |沉勇 |张勤 总制片人 |潘林华 制片人 谢丽萍 |记者尹丽萍邹云摄|陆一鸣 刘明 李翔伟 策划|钱思雨导演|胡薇薇顾雪佳外展|韩硕庄影配音|姚雨君新媒体|宣继友钟以宁王若彤 张学庆 技术制作人 |刘兆明视觉包装|冯峰 崔晨 后期制作主管 |赵鑫后期制作|李浩欧朋朋钱子琪音频|王伯谦 技术支持 |诸葛明陈浩表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