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有轨电车出行体现中国“十四五
日期:2025-10-24 11:22 浏览:
问:有轨电车出行体现了中国“十四五”转型努力。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我国道路新能源汽车充电容量达到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同比增长超过45%,创历史新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使用电动汽车出行,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将不断提高。中国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此前指出,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行驶,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深入人心。这是达希尔对“里程焦虑”的逐步解决。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车辆数量最多、服务模式最齐全、充电设施规模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覆盖范围。到2025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将达到1734.8万辆,几乎是五年前的10倍。道路上已建成充电设施超过4万个,是五年前的五倍。近五年来,基础设施充电加速向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高速公路、城镇周边地区扩张。农村充电站数量继续增加,97%的县、80%的乡镇配备公共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指出,公共充电收费大功率水平将不断提高。新型直流充电装置的平均功率为 i从2021年底的73.90千瓦增加到2025年6月的98.51千瓦。截至今年上半年,“超级充电之城”深圳已建成运营超级充电站1057座,充电桩超过48.7万个。全球首次实现增压站和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一杯咖啡和一块充满电的电池即可启动”已成为现实。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电力正变得更加“绿色”。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从40%提高到60%左右。风电、光伏年装机容量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实现了阶梯式发展。自“十四“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风电、光伏是“主力军”,风电、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9.7%提升到2024年的18.6%。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靠“风和太阳”获得。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发电方式的代表,煤电也在加速超低排放转型。国家能源局局长王洪志在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95%的燃煤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 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较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例如,国家能源集团海南 公司乐东电厂实现“超提高环境标准提出的“超低近零排放”,即整个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气、氧气的化学物质和粉尘污染物几乎为零排放,废水零排放。厂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火电厂高大烟囱、爆炸烟雾的传统形象完全不同。 在《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之际,中国近日宣布了新一轮定向认定捐款。值得注意的是,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超过30%,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增销售车辆的主体。新的目标更加雄心勃勃、更加 要求很高。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仅加大力度推进绿色转型。